预防基坑开挖引起不良环境问题的措施重视深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特点的勘察,重要的是对场地土质的稳定性问题进行评述,在勘察工作中应将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事先摸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易造成威胁的重要地段、重点地层和重要的土质指标要保证其可靠性。
支护桩嵌入深度不够.上海某工程基坑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5~7m,桩长12m,嵌入深度5m.开挖到5m时未发生事故,但开挖到7m时,发生管涌,涌砂涌水.由于大量砂土冒出,最终导致支护结构全部倒塌.仅加固费就增加投资30万元(原支护结构费80万元),工期延长2个月.经对管涌计算知,支护桩嵌入深度需7m。
所以当注浆进入土体以后,在聚合等反应的作用下,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破坏环境。水土流失一些农业耕地会被部分基坑工程占用。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开挖基坑及平整场地等操作或许会造成地形改变,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在基坑工程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建筑材料被留存在地下,就会威胁建设的安全等。
基坑开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与场地地质勘察、支护结构设计、开挖放坡、施工管理、现场监测和相邻建筑之间的影响等都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深基坑对相邻建筑的不利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1、年后苏锡常地区还发生了特有的地质灾害——地裂缝,目前已发现20余处地裂缝灾害,发育规模较大的地区已形成长数千米,宽数十米不等的地裂缝带,且均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不均匀地面沉降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
2、现有文献资料表明,1891年墨西哥城最早记录地面沉降现象,但当时由于地面沉降量不大,危害也不明显,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平均沉降量达到0.3cm/年,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5m,有的地区甚至超过15m。
3、建筑物和构筑物也遭受破坏,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地基受损,影响使用寿命,甚至迫使居民和设施迁移。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和中国江阴的地面塌陷,导致大面积建筑物成为危房。沉降还影响桥梁和公路的稳定,如苏州河的桥下净空减小,限制了水上交通。
4、一是对建筑安全的影响。地面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地基下沉或悬空,从而造成建筑物出现裂缝或变形,严重时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这种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具有长期性,会持续对建筑物构成威胁。此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影响地下管道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造成管线断裂或基础设施功能受损。二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综上所述,北京平原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以往工作主要是为工农业供水及城市开发建设服务的,对地面沉降的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尚未划分出北京市地面沉降区含水层组和压缩层组,地面沉降机理、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第四系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类,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2)查明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
例题1:某市承压含水系统中第二含水组粘性土层厚6m,孔隙比为0.4,1980年含水组水位下降2m,分层标测得它的沉降量为20mm,试计算出粘性土层的压缩模量(E)、压缩系数(aV)、单位释水系数(SS)。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灾害和斜坡变形灾害两大类共6个灾种,灾害类型划分及其主要特征见表12-5。 表12-5 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表 (一)地面沉降 在评估区及其附近,地面沉降分布于淮北平原阜阳、界首、太和、利辛、涡阳、蒙城等市县,是由于超采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引起的。
1、深基坑排桩+锚索计算为什么沉降总是很大,大于5cm,13米基坑?深基坑土方开挖有两种:按照开挖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机械土方,一种是人工挖土方。
2、基坑西侧为1#楼,且紧挨1#楼承台边缘开挖,基坑开挖将可能会使1#楼产生不均匀沉降。
3、深基坑围护必须根据设计要求,深度及现场环境工程进度来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后经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符合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才能施工。
4、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照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并有监测记录。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观测记录。
5、深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一种临时性的工程,根据建筑施工的情况,做出具体的调整,同时也会根据施工建筑环境和基坑特点以及结构形态等等,会呈现出不同的施工特征。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能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在挖掘深基坑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因素随之变化,这对施工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威胁。